ABCD式的成语

不露声色

bù lù shēng sè

成语正音

露,不能读作“lòu”;色,不能读作“shǎi”。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覩着知微

dǔ zhe zhī wēi

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探情以華,覩著知微。” 李善 注:“《越絶書》:‘ 子胥 曰:聖人見微知著,覩始知已。’”

孤行己意

gū xíng jǐ yì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成语出处

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不立文字

bù lì wén zì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覩始知终

dǔ shǐ zhī zhōng

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故聖人見微知著,覩始知終。”

蠹民梗政

dù mín gěng zhèng

亦作“蠧民梗政”。侵害人民,阻挠政令。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雕传》:“某人浮湛里中,無以爲生,偵民有小不平,嗾之訟,佐之請謁,己旁緣自資,且既餌臨政者,因持其短長,以蠧民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