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开头的成语

不立文字

成语拼音

bù lì wén zì

成语解释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不露声色

成语拼音

bù lù shēng sè

成语解释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不可捉摸

成语拼音

bù kě zhuō mō

成语解释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成语出处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不了了之

成语拼音

bù liǎo liǎo zhī

成语解释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成语出处

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不伦不类

成语拼音

bù lún bù lèi

成语解释

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 不伦不类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不愧不作

成语拼音

bù kuì bù zuò

成语解释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不劣方头

成语拼音

bù liè fāng tóu

成语解释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不落窠臼

成语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成语解释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 不落窠臼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不吝赐教

成语拼音

bù lìn cì jiào

成语解释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

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不谋而合

成语拼音

bù móu ér hé

成语解释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不谋而合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