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成语解释
侍执巾栉的意思

巾栉:手巾和梳子。拿着毛巾、梳子侍侯。形容妻妾服侍夫君

兔缺乌沈的意思

犹兔走乌飞。 唐 罗邺 《冬日寄献庾员外》诗:“卻思紫陌觥籌地,兔缺烏沈欲半年。”

同仇敌忾的意思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 同仇敌忾的成语故事

同出一辙的意思

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的意思

含: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

土里土气的意思

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天上石麟的意思

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 >> 天上石麟的成语故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意思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天作之合的意思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 天作之合的成语故事

天方夜谭的意思

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天随人愿的意思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头发胡子一把抓的意思

比喻做事不细致,对于不同的问题不能区别对待而是笼统处理

头痛治头的意思

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被动应付,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

头皮发麻的意思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头脑冷静的意思

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指在紧张情况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

头角崭然的意思

头角:比喻显露的才华;崭然:突出的样子。比喻年轻人才华横溢

头重脚轻根底浅的意思

头比脚重没有基础。比喻根基不扎实

室不崇坛的意思

室:房屋;坛:堂基。指盖房子不加高地。比喻不崇尚奢华

托孤寄命的意思

托孤:以遗孤相托;寄命:以重要事情相托。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委托

投机之会,间不容穟的意思

会:际会,遭遇;间:间隔;穟:通“穗”,灯花。指机会非常难得,不允许有丝毫放松

投杼之疑的意思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赞成的疑虑。 >> 投杼之疑的成语故事

投瓜报玉的意思

投:投赠。指互赠礼品或对别人的深情厚谊予以酬报

拖拖拉拉的意思

宽松摇曳的样子。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拖拖沓沓的意思

指衣服松松垮垮,不合体。形容做事拖拉

挖空心思的意思

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挖肉补疮的意思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添枝加叶的意思

在树干上添上些枝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瓦影龟鱼的意思

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

瓦罐不离井上破的意思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

瓦罐不离井口破的意思

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

瓦解星散的意思

像瓦片破裂,像星星飞散。比喻家人离散,各奔东西。亦作“瓦解星飞”。

瓦釜雷鸣的意思

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甜言蜜语的意思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 甜言蜜语的成语故事

甜言软语的意思

甜蜜温柔的话。

田月桑时的意思

泛指农忙季节。

瘏口哓音的意思

犹言舌敝唇焦。形容说话之多,费尽口舌。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意思

矢:箭;弦: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 矢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成语故事

矢心不二的意思

矢:通“誓”;二:二心。誓死不怀二心

矢无虚发的意思

矢:箭;虚:空。箭射得准,每发必中。形容箭术高明

石沈大海的意思

见“ 石沉大海 ”。

突兀森郁的意思

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树木多而茂盛。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森郁:葱郁的森林。

突发奇想的意思

形容突然想出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或突然想做某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突梯滑稽的意思

突梯:圆滑;滑稽:圆转随俗。形容委婉从顺,圆滑随俗

脱白挂緑的意思

脱去白衣,换上绿袍。谓初登仕途。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你可上京取應,倘得脱白掛緑,濟世安民,這纔是忠孝兩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今幸已脱白掛緑,何不且到丈人家里,與他們歡慶一番。”

脱骨换胎的意思

道教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荼毒生民的意思

荼毒:毒害,残害。指残害人民

蛙鸣狗吠的意思

吠:狗叫。青蛙鸣,狗汪汪叫。比喻浅陋拙劣的诗词及文章

蛙鸣蚓叫的意思

蚓:蚯蚓。青蛙鸣,蚯蚓叫。比喻浅陋的识见或议论

蛙鸣鸱叫的意思

鸱:鸱鸟。青蛙鸣,鸱鸟叫。比喻浅陋拙劣的文词

视丹如緑的意思

看红色就像绿色。形容忧愁迷乱而致眼睛昏花。 三国 魏 郭遐叔 《赠嵇康》诗之一:“思念君子,温其如玉;心之憂矣,視丹如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