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兵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砺兵秣马

成语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成语解释

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

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穷兵黩武

成语拼音

qióng bīng dú wǔ

成语解释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 穷兵黩武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风兵草甲

成语拼音

fēng bīng cǎo jiǎ

成语解释

犹言草木皆兵。

成语出处

《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厉兵秣马

成语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成语解释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厉兵秣马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束兵秣马

成语拼音

shù bīng mò mǎ

成语解释

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哀兵必胜

成语拼音

āi bīng bì shèng

成语解释

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成语出处

《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散兵游勇

成语拼音

sǎn bīng yóu yǒng

成语解释

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收兵回营

成语拼音

shōu bīng huí yíng

成语解释

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召集正在作战或值勤的士兵返回军营。指停止某项工作或活动,把人员召集回来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二人大战三百余合,不分胜负,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