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恶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4

元恶大憝

成语拼音

yuán è dà duì

成语解释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成语出处

《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

同恶相助

成语拼音

tóng wù xiāng zhù

成语解释

指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亦作“同恶相恤”。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深恶痛恨

成语拼音

shēn wù tòng hèn

成语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成语出处

巴金《谈》:“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恨,那么我绝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嫉恶若仇

成语拼音

jí è ruò chóu

成语解释

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同“嫉恶如仇”。

成语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

逢恶导非

成语拼音

féng è dǎo fēi

成语解释

指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成语出处

《明史 ·张文明传》:“且言江彬遣恶导非,亟宜行诛,朝臣匡救 无闻,亦当罚治。”

瘅恶彰善

成语拼音

dàn è zhāng shàn

成语解释

瘅:憎恨;彰:表扬。憎恨恶的,表扬善的

成语出处

隋·薛道衡《隋唐祖颂》:“瘅恶彰善,夷凶靖难。”

众恶必察

成语拼音

zhòng wù bì chá

成语解释

恶:憎恶;察:考察。大家都厌恶的,必须深入进行了解,才可以确信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讨恶翦暴

成语拼音

tǎo è jiǎn bào

成语解释

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深恶痛诋

成语拼音

shēn wù tòng dǐ

成语解释

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成语出处

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我们对于旧文字,应该不要那么时髦地一概的深恶痛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