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耳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国耳忘家

成语拼音

guó ě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

指为国事而忘其家。同“国而忘家”。

成语出处

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垂耳下首

成语拼音

chuí ěr xià shǒu

成语解释

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成语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

倾耳拭目

成语拼音

qīng ěr shì mù

成语解释

倾耳:侧着耳朵;拭目:擦眼睛。认真听,仔细看。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

成语出处

宋·陆游《上殿札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

黄耳寄书

成语拼音

huáng ěr jì shū

成语解释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 黄耳寄书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黄耳,甚爱之。……其后因以为常。”

公耳忘私

成语拼音

gōng ěr wàng sī

成语解释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成语出处

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弭耳俯伏

成语拼音

mǐ ěr fǔ fú

成语解释

弭耳:温驯的样子。俯首帖耳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六韬·武韬·发启》:“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塞耳盗锺

成语拼音

sè ěr dào zhōng

成语解释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况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盜鍾”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魏书·尒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鍾。”

口耳并重

成语拼音

kǒu ěr bìng zhòng

成语解释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成语出处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成语拼音

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

成语解释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