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而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生而知之

成语拼音

shēng ér zhī zhī

成语解释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 生而知之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备而不用

成语拼音

bèi ér bù yòng

成语解释

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取而代之

成语拼音

qǔ é dài zhī

成语解释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 取而代之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质而不野

成语拼音

zhì ér bù yě

成语解释

质:朴素、单纯。野:粗俗。质朴而不粗俗。同“质而不俚”。

成语出处

《后汉书·班彪传上》:“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

锲而不舍

成语拼音

qiè ér bù shě

成语解释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锲而不舍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淡而无味

成语拼音

dàn ér wú wèi

成语解释

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铤而走险

成语拼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成语解释

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 铤而走险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形而上学

成语拼音

xíng ér shàng xué

成语解释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成语出处

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神而明之

成语拼音

shén ér míng zhī

成语解释

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敏而好学

成语拼音

mǐn ér hào xué

成语解释

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