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国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祸国殃民

成语拼音

huò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

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成语出处

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全国一盘棋

成语拼音

quán guó yī pán qí

成语解释

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成语出处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体国经野

成语拼音

tǐ guó jīng yě

成语解释

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

《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

辱国丧师

成语拼音

rǔ guó sàng shī

成语解释

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

成语出处

《明史·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一国三公

成语拼音

yī guó sān gōng

成语解释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 一国三公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为国捐躯

成语拼音

wèi guó juān qū

成语解释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小国寡民

成语拼音

xiǎo guó guǎ mín

成语解释

国家小,人民少。

成语出处

《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亡国之音

成语拼音

wáng guó zhī yīn

成语解释

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成语出处

《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卖国求荣

成语拼音

mài guó qiú róng

成语解释

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 >> 卖国求荣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六:“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次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血国三千

成语拼音

xuè guó sān qiān

成语解释

喻指众多的诸侯国。商贾及得国者可以从中取利,犹如蚊虫有无穷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問﹞‘貨殖。’曰:‘蚊。’曰:‘血國三千,使捋疏,飲水,褐博,没齒無愁也。’” 汪荣宝 义疏:“ 宋 ( 宋咸 )云:‘三千國者,昔 禹 會 塗山 ,執玉帛者萬國,於 商 周 之世,已漸并之矣,故至 漢 但可三千而已。’ 吴 ( 吴祕 )云:‘ 周 一千八百國,而 漢 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一十四,云三千者,蓋貨殖之人倍取於國,且言其多歟?’ 司馬 ( 司馬光 )云:‘三千,言其衆也。’ 俞 ( 俞樾 )云:‘《漢書·王莽傳》:“ 始建國 四年,授諸侯茅土,諸侯之員千有八百,附城之數亦如之。”是合諸侯與附城凡三千六百國。血國三千,依 莽 制言之,舉成數耳。 楊子 此文,蓋亦有譏焉。是時以圖簿未定,未授國邑,且令受奉都内,月錢數千,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 楊子 因或問貨殖而應之曰蚊,又復爲此言,若謂彼貨殖者,亦猶蚊之爲蟲,食人之血以生耳。今天下建國三千,彼得國者亦將血之以自肥也。乃使之捋疏,飲水,褐博,没齒無愁邪?……’按 宋 吴 解此,固爲曲説。 俞 據 莽 制爲釋,亦紆回難通。 温公 謂三千言其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