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昏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5

连昏达曙

成语拼音

lián hūn dá shǔ

成语解释

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成语出处

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夹茆者、削藤者、锹者、锸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连昏达曙,三日夜而成。”

发昏章第十一

成语拼音

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成语解释

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天昏地惨

成语拼音

tiān hūn dì cǎn

成语解释

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头昏脑眩

成语拼音

tóu hūn nǎo xuàn

成语解释

头部昏晕,脑子发胀。

成语出处

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头昏脑胀

成语拼音

tóu hūn nǎo zhàng

成语解释

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成语出处

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柳昏花螟

成语拼音

liǔ hūn huā míng

成语解释

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

成语出处

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螟。”

昏昏浩浩

成语拼音

hūn hūn hào hào

成语解释

苍茫浩渺。

成语出处

唐·罗隐《谗书·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转转,昏昏浩浩,有怪有灵,时颠时倒,而子浮浮其间。”

昏昏沉沉

成语拼音

hūn hūn chén chén

成语解释

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神昏意乱

成语拼音

shén hūn yì luàn

成语解释

神:精神;意:心意。神志昏沉,心意烦乱

成语出处

清·李心衡《金川琐记·陈生》:“问所往,俱无知者。神昏意乱,本立不复能动。”

黜昏启圣

成语拼音

chù hūn qǐ shèng

成语解释

贬退昏庸,开启圣明。

成语出处

《南史·谢灵运传论》:“谢晦以佐命之功,当顾托之重,殷忧在日,黜昏启圣,于社稷之计,盖为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