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火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6

饥火烧肠

成语拼音

jī huǒ shāo cháng

成语解释

形容饥饿难忍。

成语出处

宋·苏轼《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

战火纷飞

成语拼音

zhàn huǒ fēn fēi

成语解释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成语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

明火执杖

成语拼音

míng huǒ zhí zhàng

成语解释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趁火打劫

成语拼音

chèn huǒ dǎ jié

成语解释

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烽火连天

成语拼音

fēng huǒ lián tiān

成语解释

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成语出处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明火持杖

成语拼音

míng huǒ chí zhàng

成语解释

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成语出处

《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如火燎原

成语拼音

rú huǒ liáo yuán

成语解释

燎:烧;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烧。比喻声势很大,难于阻抑。

成语出处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香火因缘

成语拼音

xiāng huǒ yīn yuán

成语解释

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指彼此契合。

成语出处

《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热火朝天

成语拼音

rè huǒ cháo tiān

成语解释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

成语出处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烽火连年

成语拼音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语解释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成语出处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