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口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心口不一

成语拼音

xīn kǒu bù yī

成语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成语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金口玉言

成语拼音

jīn kǒu yù yán

成语解释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成语出处

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沈默。使吾子栖迟穷巷,守此困极。”

出口成章

成语拼音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 出口成章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百口莫辩

成语拼音

bǎi kǒu mò biàn

成语解释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成语出处

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

信口开河

成语拼音

xìn kǒu kāi hé

成语解释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信口开河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成语拼音

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

成语解释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红口白牙

成语拼音

hóng kǒu bái yá

成语解释

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

成语出处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56回:“红口白牙,吃了东西,要甜的不敢给咸的,要辣的不敢给酸的,吃完了不给钱?”

张口结舌

成语拼音

zhāng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

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有口皆碑

成语拼音

yǒu kǒu jiē bēi

成语解释

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虎口夺食

成语拼音

hǔ kǒu duó shí

成语解释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成语出处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