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目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3

众目共视

成语拼音

zhòng mù gòng shì

成语解释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言一出则万口争传,众目共视,虽欲为私,其势不可。”

满目荆榛

成语拼音

mǎn mù jīng zhēn

成语解释

荆:荆条,灌木。榛:树丛。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成语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张全义传》:“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瞠目挢舌

成语拼音

chēng mù jiǎo shé

成语解释

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

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

瞋目张胆

成语拼音

chēn mù zhāng dǎn

成语解释

瞋目:瞪大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形容有胆识,敢作敢为。后形容无所顾忌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余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刿目鉥心

成语拼音

guì mù xù xīn

成语解释

犹言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成语出处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刮目相见

成语拼音

guā mù xiāng jiàn

成语解释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同“刮目相待”。

成语出处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长足之进步矣。”

纲目不疏

成语拼音

gāng mù bù shū

成语解释

比喻法令细密。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万目睽睽

成语拼音

wàn mù kuí kuí

成语解释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成语出处

唐·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触目儆心

成语拼音

chù mù jǐng xīn

成语解释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

成语出处

清·林则徐《拿获行动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并将各犯首级在于上下游干革命枭示,俾各触目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