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6-03 16:03
按拼音查找
第二个字是色的成语
神色自若
成语解释
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 神色自若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行色怱怱
成语解释
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同“行色匆匆”。
声色不动
成语解释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动:变动。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声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
神色张皇
成语解释
张皇:惊慌,慌张。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同“神色仓皇”。
成语出处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七十六回:“正在无可奈何,只听得楼梯上一阵脚步声音,当差的已经回来,和那先去的李升一同走了进来,神色张皇,满头流汗。”
神色自得
成语解释
神色:神情,态度;自得:自觉得意,快意。神情显露出得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
唐·温庭筠《乾诔子·权长孺》:“长孺视之,忻然有喜色,如获千金之惠,涎流于吻,连撮瞰之,神色自得,合坐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