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声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敛声息语

成语拼音

liǎn shēng xī yǔ

成语解释

形容静悄悄不发出声音,连呼吸声也变小了。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欢声雷动

成语拼音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成语解释

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成语出处

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金声玉振

成语拼音

jīn shēng yù zhèn

成语解释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成语出处

《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销声匿迹

成语拼音

xiāo shēng nì jì

成语解释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 销声匿迹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一声不吭

成语拼音

yī shēng bù kēng

成语解释

一句话也不说

成语出处

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

人声鼎沸

成语拼音

rén shēng dǐng fèi

成语解释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唉声叹气

成语拼音

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终日价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有声有色

成语拼音

yǒu shēng yǒu sè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成语出处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