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声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屏声敛息

成语拼音

píng shēng liǎn xī

成语解释

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怨声载道

成语拼音

yuàn shēng zài dào

成语解释

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 怨声载道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诗比·大雅·生民》:“实覃实訏,厥声载路。”《后汉书·李固传》:“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泼声浪气

成语拼音

pō shēng làng qì

成语解释

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形容撒泼的神态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怕薛蟠心软意活了,便泼声浪气大哭起来。”

无声无臭

成语拼音

wú shēng wú xiù

成语解释

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同声相应

成语拼音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成语解释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驰声走誉

成语拼音

chí shēng zǒu yù

成语解释

指名声传扬。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钦叔阳秀才》:“三代而下,尽是此一种人,驰声走誉,比善人有恒,更觉完美。”

咳声叹气

成语拼音

hāi shēng tàn qì

成语解释

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成语出处

《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无法,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吞声饮泪

成语拼音

tūn shēng yǐn lèi

成语解释

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饮:含忍。形容强忍悲伤

成语出处

《敦煌曲子词·破阵子》:“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

闷声不响

成语拼音

mēn shēng bù xiǎng

成语解释

不言不语,一声不响

成语出处

梁实秋《吸烟》:“我没有选择黄道吉日,也没有诹访室人,闷声不响的把剩余的纸烟一古脑儿丢在垃圾堆里。”

敛声屏气

成语拼音

liǎn shēng bǐng qì

成语解释

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