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时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一时之秀

成语拼音

yī shí zhī xiù

成语解释

一个时期的优秀人物。亦作“一时之选”。 >> 一时之秀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四时气备

成语拼音

sì shí qì bèi

成语解释

四时: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及时雨

成语拼音

jí shí yǔ

成语解释

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因时制宜

成语拼音

yīn shí zhì yí

成语解释

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成语出处

《淮南子·氾论训》:“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成语拼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dà wèi bì jiā

成语解释

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幼年聪明懂事,长大后不一定成才。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太中大夫东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小,必当了了。’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为时尚早

成语拼音

wéi shí shàng zǎo

成语解释

不适时,还早了点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原来为时尚早,吴家未曾开得大门。”

临时抱佛脚

成语拼音

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成语解释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 临时抱佛脚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赶时髦

成语拼音

gǎn shí máo

成语解释

采用时兴的方式或时髦的款式,指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成语出处

朱自清《重庆行记》:“三十年就靠那一件衣服,他是不是赶时髦。”

说时迟,那时快

成语拼音

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成语解释

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