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时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一时三刻

成语拼音

yī shí sān kè

成语解释

指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

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一时半晌

成语拼音

yī shí bàn shǎng

成语解释

指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

顺时而动

成语拼音

shùn shí ér dòng

成语解释

顺应时势而行动。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揆时度势

成语拼音

kuí shí dù shì

成语解释

指审度时势。

成语出处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掌故·陈侍御奏折》:“林则徐不能揆时度势,妥善办理,致夷人激而用兵。”

量时度力

成语拼音

liàng shí dù lì

成语解释

衡量时势,估计力量。

成语出处

《元史·太宗本纪》:“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

小时了了

成语拼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

成语解释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 小时了了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一时无两

成语拼音

yī shí wú liǎng

成语解释

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

成语出处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53回:“况且良娣姿色,也是一时无两,更兼与肃宗患难相依,事事能先意承旨,无怪肃宗格外钟情。”

一时伯仲

成语拼音

yī shí bó zhòng

成语解释

指两人水准才能难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成语出处

清·吴兰馨《绛蘅秋·秋社》:“看这怡蕉客所作诸诗,可的是一时伯仲呢!”

医时救弊

成语拼音

yī shí jiù bì

成语解释

匡正时政的弊病。

成语出处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及唐元宗时,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销患害,立致升平,惟虑至尊,未能留意。医时救弊 ,无出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