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事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万事皆休

成语拼音

wàn shì jiē xiū

成语解释

万:概数,多;万事:一切事情;休:休停。指一切平安无事或事情结束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4回:“宋江兵若不来,万事皆休。若是那伙蛮子来时,小将自出去与他相敌。”

大事不糊涂

成语拼音

dà shì bù hú tú

成语解释

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 大事不糊涂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寻事生非

成语拼音

xún shì shēng fēi

成语解释

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

成语出处

艾芜《乌鸦之歌》:“现在他也只有忍了,人家往往要来寻事生非,正愁找不着漏洞哩。”

好事成双

成语拼音

hǎo shì chéng shuāng

成语解释

指好事同时到来

成语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郁四会心一笑,听他的话,抽足了鸦片,静待好事成双。”

多事之秋

成语拼音

duō shì zhī qiū

成语解释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成语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恶事行千里

成语拼音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成语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

息事宁人

成语拼音

xī shì níng rén

成语解释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成语出处

《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

生事微渺

成语拼音

shēng shì wēi miǎo

成语解释

生事:生计;微渺:渺茫。指生活十分艰辛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言怀》:“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

临事而惧

成语拼音

lín shì ér jù

成语解释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