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外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4

言外之意

成语拼音

y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

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化外之民

成语拼音

huà wài zhī mín

成语解释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成语出处

《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中外驰名

成语拼音

zhōng wài chí míng

成语解释

驰名:名声远扬。名声传遍了国内外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秀外慧中

成语拼音

xiù wài huì zhōng

成语解释

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成语出处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

法外施恩

成语拼音

fǎ wài shī ēn

成语解释

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

成语出处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勋之意矣。”

弦外之音

成语拼音

xián wài zhī yīn

成语解释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分外之物

成语拼音

fèn wài zhī wù

成语解释

分:名分。名分以外的事物。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吾差四个统制官,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决不轻恕。”

内外夹攻

成语拼音

nèi wài jiā gōng

成语解释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成语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方外人

成语拼音

fāng wài rén

成语解释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你究竟是方外人。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