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无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2

兵无常势

成语拼音

bīng wú cháng shì

成语解释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兵无常势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一无所成

成语拼音

yī wú suǒ chéng

成语解释

一点没有成就。

成语出处

清·黄遵楷《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成语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成语解释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阒无人声

成语拼音

qù wú rén shēng

成语解释

指静寂得没有一点人声。

成语出处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僵尸鬼》:“趋至,则破屋前后二间,阒无人声。”

目无王法

成语拼音

mù wú wáng fǎ

成语解释

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渺无踪影

成语拼音

miǎo wú zōng yǐng

成语解释

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亦作“渺无影踪”。

成语出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宜春、蕊儿,渺无踪影。”

横无忌惮

成语拼音

hèng wú jì dàn

成语解释

任意妄为,无所顾忌。

成语出处

郭沫若《羽书集·告国际友人书》:“这种狂暴的行为,就是未开化的蛮人都是不能做出的,而日本军部横无忌惮地,在二十世纪开明的今日,不惜一演再演地引以为快意了。”

别无长物

成语拼音

bié wú cháng wù

成语解释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 别无长物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发无不捷

成语拼音

fā wú bù jié

成语解释

犹言战无不胜。 清 曾国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铭》:“ 忠武 戰必身先,驍果縝密。公則規畫大計,而不甚較一戰之利。至其臨陣,百審一發,發無不捷,成功一也。”

百无是处

成语拼音

bǎi wú shì chù

成语解释

犹言一无是处。形容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浣溪沙·漫兴作》词:“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带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