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物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5

博物通达

成语拼音

bó wù tōng dá

成语解释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比物此志

成语拼音

bǐ wù cǐ zhì

成语解释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成语出处

《汉书·贾谊传》:“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

轨物范世

成语拼音

guī wù fàn shì

成语解释

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

睹物兴情

成语拼音

dǔ wù xīng qíng

成语解释

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成语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博物多闻

成语拼音

bó wù duō wén

成语解释

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

《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托物连类

成语拼音

tuō wù lián lèi

成语解释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

成语出处

明·王炜《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诗之为用,共托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

博物洽闻

成语拼音

bó wù qià wén

成语解释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成语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逐物不还

成语拼音

zhú wù bù huán

成语解释

指沉湎于世俗。

成语出处

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引物连类

成语拼音

yǐn wù lián lèi

成语解释

指引证或引喻某一事物,而连带及于同类的其它事物。

成语出处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成语拼音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

成语解释

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

成语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