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义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仗义执言

成语拼音

zhàng yì zhí yán

成语解释

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执言,救民水火。”

意义深长

成语拼音

yì yì shēn cháng

成语解释

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同“意味深长”。

成语出处

巴金《旅途随笔·别》:“这些简单而意义深长的话我还能够了解。”

重义轻财

成语拼音

zhòng yì qīng cái

成语解释

指看重仁义而轻视钱财。

成语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博世》:“重义轻财大丈夫,萧然子嗣待如何。”

精义入神

成语拼音

jīng yì rù shén

成语解释

精研事物的微义,达到神妙的境地。

成语出处

《周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仁义道德

成语拼音

rén yì dào dé

成语解释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成语出处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仗义行仁

成语拼音

zhàng yì xíng rén

成语解释

注重义气,施行仁德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微命,当以捐躯保奏。”

仁义之兵

成语拼音

rén yì zhī bīng

成语解释

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弃义倍信

成语拼音

qì yì bèi xìn

成语解释

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

重义轻生

成语拼音

zhòng yì qīng shēng

成语解释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成语出处

《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

大义灭亲

成语拼音

dà yì miè qīn

成语解释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 大义灭亲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