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则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成语拼音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成语解释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过则勿惮改

成语拼音

guò zé wù dàn gǎi

成语解释

过:过错,过失;惮:怕。有了过错,就不要怕去改正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合则留,不合则去

成语拼音

hé zé liú,bù hé zé qù

成语解释

合:投契,融洽。意见相合就留下共事,不合就离开

成语出处

宋·苏轼《范增论》:“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项羽以成功名,陋矣。”

穷则思变

成语拼音

qióng zé sī biàn

成语解释

原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 穷则思变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易·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成语拼音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成语解释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成语出处

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行则思义

成语拼音

xíng zé sī yì

成语解释

行:行动;义:公正。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

达则兼善天下

成语拼音

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成语解释

达:显贵。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