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足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顿足失色

成语拼音

dùn zú shī sè

成语解释

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仓猝莫如所救,顿足失色。”

未足为道

成语拼音

wèi zú wéi dào

成语解释

足:值得。不值得一提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长髭旷禅师法嗣》:“若与他作对,即是心境两法能所双行,便有种种见解,亦是狂慧,未足为道。”

跷足抗首

成语拼音

qiāo zú kàng shǒu

成语解释

踮起脚跟,仰起头。形容热切期望的样子。

成语出处

西汉·扬雄《长杨赋》:“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跷足抗首,请献厥珍。”

顿足捶胸

成语拼音

dùn zú chuí xiōng

成语解释

用脚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极度悲痛或恼怒,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明·吴元泰《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首足异处

成语拼音

shǒu zú yì chǔ

成语解释

头和脚分开在不同的地方。指受杀戮而死亡。

成语出处

春秋·越·勾践《属诸大夫告》:“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

跷足而待

成语拼音

qiāo zú ér dài

成语解释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

成语出处

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头足异所

成语拼音

tóu zú yì suǒ

成语解释

指被斩。同“头足异处”。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齐足并驱

成语拼音

qí zú bìng qū

成语解释

指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

顿足搥胸

成语拼音

dùn zú duī xiōng

成语解释

边跺脚边击打胸脯。形容情绪激烈的样子。

成语出处

《水浒传》第一○二回:“王砉顿足搥胸道:‘是我不该来看那逆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