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半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4

一丝半粟

成语拼音

yī sī bàn sù

成语解释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半上半下

成语拼音

bàn shàng bàn xià

成语解释

指两可之间。

成语出处

《朱子全书》卷十:“三年无改,谓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当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却易,比干则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处,最是难。”

半吐半露

成语拼音

bàn tǔ bàn lù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一支半节

成语拼音

yī zhī bàn jié

成语解释

指一小部分。

成语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糠菜半年粮

成语拼音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

成语解释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

刘江《太行风云》:“总是个糠菜半年粮哇,今年可要早动手,多按上两瓮豆叶菜。”

一言半字

成语拼音

yī yán bàn zì

成语解释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成语出处

《三遂平妖传》第二回:“袁公此时那有心情回答他一言半字,舒着双臂拉开,径奔石床上,取了如意册儿,翻身复上天门。”

一时半霎

成语拼音

yī shí bàn shà

成语解释

指很短的时间。

成语出处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一班半点

成语拼音

yī bān bàn diǎn

成语解释

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望远行》词:“且与一班半点,只怕你没丁香核。”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二出:“近日来与小生有一班半点之事,争奈撇不下此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