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必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言出必行

成语拼音

yán chū bì xíng

成语解释

言:说, 言者意之声(尚书);出:(说)出来。必:(就)一定,将会。行:(可以、要)做(到),实践。说到的就一定能做到,多用来比喻一个人很有信用。言出必行说明了一个人的为人及处事态度和风格。

睚眦必报

成语拼音

yá zì bì bào

成语解释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 睚眦必报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操刀必割

成语拼音

cāo dāo bì gē

成语解释

操:持。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六韬·文韬·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

分秒必争

成语拼音

fēn miǎo bì zhēng

成语解释

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成语出处

《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锱铢必较

成语拼音

zī zhū bì jiào

成语解释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成语出处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有求必应

成语拼音

yǒu qiú bì yìng

成语解释

只要有人请求帮助,就一定答应。

成语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往日良朋密友,有求必应。”

忘战必危

成语拼音

wàng zhàn bì wēi

成语解释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登高必赋

成语拼音

dēng gāo bì fù

成语解释

古代指大夫必须具备的九种才能之一。指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成语出处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