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草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八公草木

成语拼音

bā gōng cǎo mù

成语解释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 八公草木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晋书·苻坚载记下》

风烛草露

成语拼音

fēng zhú cǎo lù

成语解释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

成语出处

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风行草从

成语拼音

fēng xíng cǎo cóng

成语解释

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同“风行草偃”。

成语出处

《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

茅屋草舍

成语拼音

máo wū cǎo shě

成语解释

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条件简陋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4回:“茅屋草舍,掌柜的不要见笑。”

风行草偃

成语拼音

fēng xíng cǎo yǎn

成语解释

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成语出处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闾巷草野

成语拼音

lǘ xiàng cǎo yě

成语解释

闾巷:街巷;草野:乡野。比喻民间乡野地方

成语出处

唐·王勃《上皇帝万言书》:“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

灰头草面

成语拼音

huī tóu cǎo miàn

成语解释

佛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天造草昧

成语拼音

tiān zào cǎo mèi

成语解释

①指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指草创之时。

成语出处

《周易·屯》:“天造草昧。”

黄冠草履

成语拼音

huáng guàn cǎo lǚ

成语解释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成语出处

曹亚伯《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州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

粮多草广

成语拼音

liáng duō cǎo guǎng

成语解释

比喻战备物资充足。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俺这蒲州,地方宽阔,粮多草广,军民好汉,我何不起兵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