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嫣然而笑

成语拼音

yān rán ér xiào

成语解释

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一日,女出门,生注目之,女忽回首,嫣然而笑。”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成语拼音

xiāng shì ér xiào,mò nì yú xīn

成语解释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成语出处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望风而降

成语拼音

wàng fēng ér jiàng

成语解释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过城池望风而降。”

同日而论

成语拼音

tóng rì ér lùn

成语解释

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善刀而藏

成语拼音

shàn dāo ér cáng

成语解释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成语出处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匍匐而行

成语拼音

pú fú ér xíng

成语解释

蹑手蹑脚地走动或慢慢地走动

成语出处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可一而不可再

成语拼音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

成语解释

再:两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成语出处

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劝借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

不劳而成

成语拼音

bù láo ér chéng

成语解释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因事之理则不劳而成,故兹郑之踞辕而歌以上高梁也。”

抵足而眠

成语拼音

dǐ zú ér mián

成语解释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与子翼(将干)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逾庖而宴

成语拼音

yú páo ér yàn

成语解释

逾:越过,穿过;庖:厨房。越过厨房去吃饭。指办事不合情理

成语出处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