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自知而不自见

成语拼音

zì zhī ér bù zì jiàn

成语解释

自知:有自知之明;自见:自我显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炫耀

成语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德经》:“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

循次而进

成语拼音

xún cì ér jìn

成语解释

循:依照,顺着。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亦作“循次渐进”、“循序渐进”。

成语出处

唐·韩愈《答窦秀才书》:“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不期而遇

成语拼音

bù qī ér yù

成语解释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成语出处

《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

乘隙而入

成语拼音

chéng xì ér rù

成语解释

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成语出处

《去笈七签》卷一二0:“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揭竿而起

成语拼音

jiē gān ér qǐ

成语解释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 揭竿而起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不谋而合

成语拼音

bù móu ér hé

成语解释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不谋而合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逆流而上

成语拼音

nì liú ér shàng

成语解释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成语出处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戛然而止

成语拼音

jiá rán ér zhǐ

成语解释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成语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逆天而行

成语拼音

nì tiān ér xíng

成语解释

逆:违背。违背天意做事。比喻违背客观形势或规律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2回:“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