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见几而作

成语拼音

jiàn jī ér zuò

成语解释

几:苗头;作:行动。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

成语出处

《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自郐而下

成语拼音

zì kuài ér xià

成语解释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成语出处

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太史公的观点是反统治者的,所以《史记》所提供的史料,比《汉书》可贵,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而下了。”

鸣鼓而攻之

成语拼音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成语解释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 鸣鼓而攻之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鼓噪而起

成语拼音

gǔ zào ér qǐ

成语解释

鼓噪:起哄。喧扰哄闹起来

成语出处

《谷梁传·定公十年》:“两君就坛,两相相揖,齐人鼓噪而起,欲以执鲁君。”

废然而反

成语拼音

fèi rán ér fǎn

成语解释

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同“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治丝而棼

成语拼音

zhì sī ér fén

成语解释

指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

成语出处

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触类而通

成语拼音

chù lèi ér tōng

成语解释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成语出处

《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