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向隅而泣

成语拼音

xiàng yú ér qì

成语解释

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饭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量力而为

成语拼音

liàng lì ér wéi

成语解释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量力而为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何乐而不为

成语拼音

hé lè ér bù wéi

成语解释

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待价而沽

成语拼音

dài jià ér gū

成语解释

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 待价而沽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大败而逃

成语拼音

dà bài ér táo

成语解释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择善而从

成语拼音

zé shàn ér cóng

成语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 择善而从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触类而长

成语拼音

chù lèi ér cháng

成语解释

意指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成语出处

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鼎足而三

成语拼音

dǐng zú ér sān

成语解释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一饮而尽

成语拼音

yī yǐn ér jìn

成语解释

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

席地而坐

成语拼音

xí dì ér zuò

成语解释

泛指在地上坐。 >> 席地而坐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