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骨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肉薄骨并

成语拼音

ròu bó gǔ bìng

成语解释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成语出处

《元史·郝经传》:“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破壁孤城而去。”

功成骨枯

成语拼音

gōng chéng gǔ kū

成语解释

比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他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成语出处

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神清骨秀

成语拼音

shén qīng gǔ xiù

成语解释

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成语出处

明·陆采《明珠记·买药》:“我见你神清骨秀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哀毁骨立

成语拼音

ā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哀毁骨立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柴毁骨立

成语拼音

chái huǐ gǔ lì

成语解释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 柴毁骨立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痛彻骨髓

成语拼音

tòng chè gǔ suǐ

成语解释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成语出处

巴金《雨》:“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

毛森骨立

成语拼音

máo sēn gǔ lì

成语解释

森:阴森;立:竖立。阴森可怖,汗毛都竖了起来。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是三更时分了,觉一阵风过,吹的我毛森骨立。”

含着骨头露着肉

成语拼音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

成语解释

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病入骨隨

成语拼音

bì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

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成语出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情同骨肉

成语拼音

qíng tóng gǔ ròu

成语解释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