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口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3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成语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huàn cóng kǒu rù

成语解释

指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成语出处

《周易·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孔颍达疏:“先儒云: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目瞪口呆

成语拼音

mù dèng kǒu dāi

成语解释

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 目瞪口呆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折冲口舌之间

成语拼音

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

成语解释

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

成语出处

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折冲于口舌之间”

心直口快

成语拼音

xīn zhí kǒu kuài

成语解释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成语出处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以为口实

成语拼音

yǐ wéi kǒu shí

成语解释

口实:话柄。作为谈话的资料。指作为指责、攻击或嘲笑的话柄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心服口服

成语拼音

xīn fú kǒu fú

成语解释

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成语出处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是非口舌

成语拼音

shì fēi kǒu shé

成语解释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干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统一口径

成语拼音

tǒng yī kǒu jìng

成语解释

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

成语出处

莫应丰《将军吟》第41章:“联合宣传队里头有的工人和战士似乎有话不敢说,都是统一的口径。”

唇焦口燥

成语拼音

chún jiāo kǒu zào

成语解释

焦:干。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成语出处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