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名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10

莫可名状

成语拼音

mò kě míng zhuàng

成语解释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成语出处

清·张潮《虞初新志·林四娘记》:“少选复出,则一国色丽人,云鬟靓妆,袅袅婷婷而至,衣皆鲛绡雾縠,亦无缝缀之迹,香气飘扬,莫可名状,自称为林四娘。”

硕彦名儒

成语拼音

shuò yàn míng rú

成语解释

硕:大;彦:有才学的人。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身显名扬

成语拼音

shēn xiǎn míng yáng

成语解释

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成语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推就红丝》:“兄弟,所喜者志得意满,身显名扬;所悲者家园荡废,恐瑟凄凉。”

热中名利

成语拼音

rè zhōng míng lì

成语解释

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

成语出处

林语堂《论幽默》:“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利,而自己却清闲超逸,于是也笑了。”

利锁名缰

成语拼音

lì suǒ míng jiāng

成语解释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成语出处

宋·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斗方名士

成语拼音

dǒu fāng míng shì

成语解释

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功就名成

成语拼音

gōng jiù míng chéng

成语解释

功:功业。就:达到。指成就了功业,也有了名声

成语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游仙》:“当初一个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成,加封匪轻。”

至理名言

成语拼音

zhì lǐ míng yán

成语解释

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巧作名目

成语拼音

qiǎo zuò míng mù

成语解释

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成语出处

宋·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今来计会六色人户故免役钱,正与添钱无异,虽巧作名目,其实一般。”

巧立名色

成语拼音

qiǎo lì míng sè

成语解释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成语出处

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