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牛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16

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拼音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成语解释

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 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鸡口牛后

成语拼音

jī kǒu niú hòu

成语解释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鸡口牛后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屠所牛羊

成语拼音

tú suǒ niú yáng

成语解释

比喻临近死亡的人。

成语出处

《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茧丝牛毛

成语拼音

jiǎn sī niú máo

成语解释

形容功夫细密。

成语出处

清朝黄宗羲《答万充宗质疑书》:“吾兄经术,茧丝牛毛,用心如此,不仅当今无与绝尘,即在先儒亦岂易得哉?”

床下牛斗

成语拼音

chuáng xià niú dòu

成语解释

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成语出处

《晋书·殷仲堪传》:“仲堪父尝患耳聪,闻床下蚁动,谓之牛斗。”

孺子牛

成语拼音

rú zǐ niú

成语解释

孺子:儿童。儿童游戏时牵着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 孺子牛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人在变,思想在变,多少英雄甘当孺子牛。 郭小川《登九山》

蚕丝牛毛

成语拼音

cán sī niú máo

成语解释

比喻多而细密

成语出处

明·宋濂《答郡守聘五经师书》:“苟于孝道有阙,则虽分析经义如蚕丝牛毛,徒召辱耳。”

鲸吸牛饮

成语拼音

jīng xī niú yǐn

成语解释

鲸吸:像鲸鱼吸水一样。如鲸吸百川,似牛饮池水。比喻放量狂饮。

成语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四卷:“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道望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

马勃牛溲

成语拼音

mǎ bó niú sōu

成语解释

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 马勃牛溲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坚瓠十集·遗臭文词》:“马勃牛溲君受用,何须开口出而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