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若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若有若无

成语拼音

ruò yǒu ruò wú

成语解释

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成语出处

明·洪应明《菜根谭·闲适》:“若有若无,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灵。真天地间一妙境也。”

指挥若定

成语拼音

zhǐ huī ruò dìng

成语解释

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成语出处

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安之若命

成语拼音

ān zhī ruò mìng

成语解释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成语出处

《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恍然若失

成语拼音

huǎ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

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9回:“金钟儿听了这一番言语,恍然若失,心上愧悔的无地自容。”

若存若亡

成语拼音

ruò cún ruò wáng

成语解释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成语出处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大智若愚

成语拼音

dà zhì ruò yú

成语解释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避之若浼

成语拼音

bì zhī ruò měi

成语解释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惘然若失

成语拼音

wǎ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 惘然若失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后汉书·黄宪传》:“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