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若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求贤若渴

成语拼音

qiú xián ruò kě

成语解释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 求贤若渴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安之若素

成语拼音

ān zhī ruò sù

成语解释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成语出处

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巧不若拙

成语拼音

qiǎo bù ruò zhuō

成语解释

拙:笨拙。有时巧捷不如笨拙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

欣喜若狂

成语拼音

xīn xǐ ruò kuáng

成语解释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茫然若失

成语拼音

máng rán ruò shī

成语解释

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东西。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抚然为间曰:‘命之矣。’集注:‘抚然茫然自失之貌。’”

夕惕若厉

成语拼音

xī tì ruò lì

成语解释

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

成语出处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深藏若虚

成语拼音

shēn cáng ruò xū

成语解释

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象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成语出处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大辩若讷

成语拼音

dà biàn ruò nè

成语解释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视有若无

成语拼音

shì yǒu ruò wú

成语解释

视:看待。把有这回事看得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形容不当一回事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8回:“宝之这戏子见怪贤闲事,视有若无。”

若明若昧

成语拼音

ruò míng ruò mèi

成语解释

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同“若明若暗”。

成语出处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以畜寡人义》:“此等若明若昧之论,作记者无由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