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手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7

先下手为强

成语拼音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

成语解释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成语出处

《隋书·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眼明手快

成语拼音

yǎn míng shǒu kuài

成语解释

看得准,动作敏捷。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

眼急手快

成语拼音

yǎn jí shǒu kuài

成语解释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成语出处

陈石峻《泽玛姬·金娃错和银娃错》:“协达娃在旁边眼急手快……没等糌粑团子落到银娃错的身上,一伸手就把糌粑团子抢在手中。”

目送手挥

成语拼音

mù sòng shǒu huī

成语解释

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成语出处

三国魏·稽康《赠兄弟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心闲手敏

成语拼音

xīn xián shǒu mǐn

成语解释

闲:熟悉;敏:灵敏。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成语出处

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目披手抄

成语拼音

mù pī shǒu chāo

成语解释

披:翻阅。边读书边抄录。形容读书刻苦认真

成语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序》:“终日明窗净几,目披手抄,诚心好之,遂忘其劳。”

口讲手画

成语拼音

kǒu jiǎng shǒu huà

成语解释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题跋》:“好学者从之请问,口讲手画,终席或至千字。”

倒持手板

成语拼音

dǎo chí shǒu bǎn

成语解释

古代官员持手板以朝。倒持手板,指惊惶失态。同“倒执手版”。

成语出处

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还政事堂。”

心慈手软

成语拼音

xīn cí shǒu ruǎn

成语解释

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

成语出处

金近《他叫“东郭先生”》:“他下定决心,往后不再心慈手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