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水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山穷水绝

成语拼音

shān qióng shuǐ jué

成语解释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见“山穷水尽”。

成语出处

宋·陆游《冬夜吟》:“饥鸿病鹤自天寐,山穷水绝谁为邻。”

风宿水餐

成语拼音

fēng sù shuǐ cān

成语解释

餐:吃饭。在水上进食,在风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成语出处

明·邵璨《香囊记·题诗》:“烟波万里谁为伴,忘机数点白鸥闲,东西没牵绊,风宿水餐。”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成语拼音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成语解释

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成语出处

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鱼大水小

成语拼音

yú dà shuǐ xiǎo

成语解释

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成语出处

毛泽东《的序言和跋》:“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

风餐水宿

成语拼音

fēng cān shuǐ sù

成语解释

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上南陵坡》诗:“风餐水宿六十里,蛇退猿啼八百盘。”

风飡水宿

成语拼音

fēng cān shuǐ xiǔ

成语解释

在风中吃饭,在水上住宿。形容行旅的艰苦。 宋 黄庭坚 《上南陵坡》诗:“風飡水宿六千里,蛇退猨啼百八盤。”《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路由 揚州 過了 長江 ,進了 潤州 ,風飡水宿,夜住曉行,來到 平江 。”

判若水火

成语拼音

pàn ruò shuǐ huǒ

成语解释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成语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不習水土

成语拼音

bù xí shuǐ tǔ

成语解释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成语出处

《通俗编·地理引南史·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習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