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同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0

勠力同心

成语拼音

lù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

齐心合力。《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 獻公 及 穆公 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後汉书·袁绍传》:“今欲與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將何以匡濟之乎?”《梁书·韦粲传》:“臣子當勠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

同德同心

成语拼音

tóng dé tóng xīn

成语解释

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同“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

《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江海同归

成语拼音

jiāng hǎi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归:归宿。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形容殊途同归

成语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

一体同心

成语拼音

yī tǐ tóng xīn

成语解释

一体:一个整体;同心:齐心。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成语出处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袍同泽

成语拼音

tóng páo tóng zé

成语解释

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成语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一心同体

成语拼音

yī xīn tóng tǐ

成语解释

犹言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有福同享

成语拼音

yǒu fú tóng xiǎng

成语解释

幸福来共同分离。

成语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普天同庆

成语拼音

pǔ tiān tóng qìng

成语解释

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一轨同风

成语拼音

yī guǐ tóng fēng

成语解释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成语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