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振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4

扬葩振藻

成语拼音

yáng pā zhèn zǎo

成语解释

葩:华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成语出处

《北史·文苑传序》:“汉自孝武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马、王、扬为之杰。东京之朝,兹道愈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班、傅、张、蔡为之雄。”

螽斯振羽

成语拼音

zhōng sī zhèn yǔ

成语解释

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願將樛木連枝舉,早見螽斯振羽飛。”参见“ 螽斯 ”。

发瞽振聋

成语拼音

fā gǔ zhèn lóng

成语解释

发:开启;瞽:盲人;振:振动;聋:耳聋。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成语出处

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提纲振领

成语拼音

tí gāng zhèn lǐng

成语解释

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同“提纲挈领”。

成语出处

《金石萃编·匡国节度使冯行袭德政碑》:“追本寻源,提纲振领。”

班师振旅

成语拼音

bān shī zhèn lǚ

成语解释

班:还、回;师:军队;振:整理;旅:军队。撤回军队,进行整顿

成语出处

《尚书·大禹谟》:“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敲山振虎

成语拼音

qiāo shān zhèn hǔ

成语解释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

顿纲振纪

成语拼音

dùn gāng zhèn jì

成语解释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摛翰振藻

成语拼音

chī hàn zhèn zǎo

成语解释

摛:发抒;翰:毛笔;藻:文采。施展文才,铺陈辞藻

成语出处

《南齐书·丘巨源传》:“普唤文士,黄门中书,靡不毕集,摛翰振藻,非为乏人。”

治兵振旅

成语拼音

zhì bīng zhèn lǚ

成语解释

兵、旅:泛指军队。整训军队,振作士气

成语出处

《唐饶歌·鼓吹曲十二篇》:“每有戎事,治兵振旅,幸歌臣词以为容。”

发蒙振落

成语拼音

fā méng zhèn luò

成语解释

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 发蒙振落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史记·汲郑列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