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4:54

狐虎之威

成语拼音

hú hǔ zhī wēi

成语解释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成语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兼人之勇

成语拼音

jiān rén zhī yǒng

成语解释

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成语出处

《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涸辙之枯

成语拼音

hé zhé zhī kū

成语解释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成语出处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

箕箒之使

成语拼音

jī zhǒu zhī shǐ

成语解释

持箕帚,以供扫除之役。借作己妻之谦称。《韩诗外传》卷九:“ 楚莊王 使使賫金百斤聘 北郭先生 ,先生曰:‘臣有箕箒之使,願入計之。’”

河梁之谊

成语拼音

hé liáng zhì yí

成语解释

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成语出处

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毫末之差

成语拼音

háo mò zhī chā

成语解释

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成语出处

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国中之国

成语拼音

guó zhōng zhī guó

成语解释

指一个国家内不受中央政权统辖的政权或地方

成语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国中之国’,中国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举行爱国运动,无不恨恨不已。”

鸡豚之息

成语拼音

jī tún zhī xī

成语解释

比喻微小的收益。

成语出处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

季孟之间

成语拼音

jì mèng zhī jiān

成语解释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季孟之间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逋逃之薮

成语拼音

bū táo zhī sǒu

成语解释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成语出处

《尚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