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4:54

葑菲之采

成语拼音

fēng fēi zhī cǎi

成语解释

不可因葑菲根茎味苦而连叶也不采。原比喻夫妻相处,应发德为重,不可因女子容颜衰退而遗弃。后常用作请人有所采取的谦词。

成语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儿童之见

成语拼音

ér tóng zhī jiàn

成语解释

见:见解。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

成语出处

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单复之术

成语拼音

dān fù zhī shù

成语解释

术:手段、策略。指军事上的正规作战及出奇制胜的战术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臣知无古人单复之术,加卒奉大略。”

半面之旧

成语拼音

bàn miàn zhī jiù

成语解释

意指只见过一面的人。

成语出处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案牍之劳

成语拼音

àn dú zhī láo

成语解释

案牍:公文。办理公文的劳累。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一时之冠

成语拼音

yī shí zhī guàn

成语解释

冠:首位。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

成语出处

《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诛心之律

成语拼音

zhū xīn zhī lǜ

成语解释

诛心:凭推究别人动机来判定罪名。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成语出处

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逐客之令

成语拼音

zhú kè zhī lìng

成语解释

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伫结之情

成语拼音

zhù jié zhī qíng

成语解释

伫:贮积。积于内心的思念之情。形容思念之情极为深切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愿单出一相见,以写伫结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