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4:54

初度之辰

成语拼音

chū dù zhī chén

成语解释

初度:初生之时;辰:日子。指生日

成语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刍荛之见

成语拼音

chú ráo zhī jiàn

成语解释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恻隐之心

成语拼音

cè yǐn zhī xīn

成语解释

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成语出处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葭莩之亲

成语拼音

jiā fú zhī qīn

成语解释

葭莩:芦苇杆内壁的薄膜。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

成语出处

《汉书·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

季孙之忧

成语拼音

jì sūn zhī yōu

成语解释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 季孙之忧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不祥之兆

成语拼音

bù xiáng zhī zhào

成语解释

兆:预兆。不吉利的预兆。

成语出处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

风尘之声

成语拼音

fēng chén zhī shēng

成语解释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

成语出处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诸所谮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炳烛之明

成语拼音

bǐng zhú zhī míng

成语解释

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高世之行

成语拼音

gāo shì zhī xíng

成语解释

高世:超出世人;行:行为。超出世俗的行为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盖晁错列传》:“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

必争之地

成语拼音

bì zhēng zhī dì

成语解释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必争之地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周书·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