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4:54

管窥之说

成语拼音

guǎn kuī zhī shuō

成语解释

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

成语出处

鲁迅《集外集·小引》:“陀思妥夫斯基的人和他的作品,本是一时研究不尽的,统论全般,决非我的能力所及,所以这只好算作管窥之说。”

不时之需

成语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成语解释

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 不时之需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对症之药

成语拼音

duì zhèng zhī yào

成语解释

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断织之诫

成语拼音

duàn zhī zhī jiè

成语解释

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成语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骨肉之情

成语拼音

gǔ ròu zhī qíng

成语解释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成语出处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介甫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

风尘之会

成语拼音

fēng chén zhī huì

成语解释

风尘:比喻战乱;会:时机。指战乱发生之际。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答宾戏》:“彼皆蹑风尘之会,履颠沛之势。”

个中之人

成语拼音

gè zhōng zhī rén

成语解释

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据下官看起来,不是个中之人。”

割襟之盟

成语拼音

gē jīn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成语出处

《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必由之地

成语拼音

bì yóu zhī dì

成语解释

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杯茗之敬

成语拼音

bēi míng zhī jìng

成语解释

请人饮宴的谦辞。

成语出处

《镜花缘》第十一回:“吴之和对唐敖、多九公道:‘二位大贤由天朝至此,小子谊属地主,意欲略展杯茗之敬,少叙片时,不知可肯枉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