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字是安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6

惶恐不安

成语拼音

huáng kǒng bù ān

成语解释

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出处

《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国泰民安

成语拼音

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

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居无求安

成语拼音

jū wú qiú ān

成语解释

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 >> 居无求安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

局促不安

成语拼音

jú cù bù ān

成语解释

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惴惴不安

成语拼音

zhuì zhuì bù ān

成语解释

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 惴惴不安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转危为安

成语拼音

zhuǎn wēi wéi ān

成语解释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惶惶不安

成语拼音

huáng huáng bù ān

成语解释

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成语出处

《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成语拼音

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

成语解释

治:合理。把危亡当作安定,把祸乱当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远见,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成语出处

汉·贾谊《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