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字是报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4

睚眦必报

成语拼音

yá zì bì bào

成语解释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 睚眦必报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蛇雀之报

成语拼音

shé què zhī bào

成语解释

报:报答。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 >> 蛇雀之报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春祈秋报

成语拼音

chūn qí qiū bào

成语解释

祈:向神求祷;报:为报恩而祭祀。指春秋两季举行的祭祀

成语出处

《诗经·周颂·载芟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孔颖达疏:“既谋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祈秋报,故次《载芟》、《良耜》也。”

恶有恶报

成语拼音

è yǒu è bào

成语解释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知情不报

成语拼音

zhī qíng bù bào

成语解释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

成语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

施恩望报

成语拼音

shī ēn wàng bào

成语解释

施:给予;报:报答。给予人恩惠,期望得到报答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善有善报

成语拼音

shàn yǒu shàn bào

成语解释

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报喜不报忧

成语拼音

bào xǐ bù bào yōu

成语解释

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实际上是说假话

成语出处

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

斯须之报

成语拼音

sī xū zhī bào

成语解释

斯须:短暂;报:报答。指微小的报答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

恩将仇报

成语拼音

ēn jiāng chóu bào

成语解释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 恩将仇报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