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字是辞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悖言乱辞

成语拼音

bèi yán luàn cí

成语解释

指胡言乱语。

成语出处

《公孙龙子·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一家之辞

成语拼音

yī jiā zhī cí

成语解释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同“一家之言”。

成语出处

《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利喙赡辞

成语拼音

lì huì shàn cí

成语解释

指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成语出处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

含糊其辞

成语拼音

hán hú qí cí

成语解释

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成语出处

宋·袁燮《絜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

巧言偏辞

成语拼音

qiǎo yán piān cí

成语解释

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成语出处

《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恶言詈辞

成语拼音

è yán lì cí

成语解释

中伤辱骂的言辞。

成语出处

宋·王观国《学林·冰》:“愈独判二年,日与宦者为敌,相伺候罪过,恶言詈辞,狼藉公牒。”

百喙难辞

成语拼音

bǎi huì nán cí

成语解释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

成语出处

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

甘言好辞

成语拼音

gān yán hǎo cí

成语解释

甘:甜,甜言蜜语。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

溢美之辞

成语拼音

yì měi zhī cí

成语解释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成语出处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高雨农序》:“雨农遽为之序,且有溢美之辞。”

同然一辞

成语拼音

tóng rán yī cí

成语解释

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成语出处

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