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字是辞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1

大肆厥辞

成语拼音

dà sì jué cí

成语解释

大肆:毫无顾忌。厥:其,他的。铺张辞藻,大展文才。

成语出处

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不分至高,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以其所蕴,大肆厥辞。其气韵沉雄如淮阴出师,百战百胜,志不少慑。”

善为说辞

成语拼音

shàn wéi shuō cí

成语解释

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夸大其辞

成语拼音

kuā dà qí cí

成语解释

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同“夸大其词”。

成语出处

孙犁《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

拙口钝辞

成语拼音

zhuō kǒu dùn cí

成语解释

拙:拙笨;钝:迟钝,笨拙。粗嘴巴,笨言辞。指不善于言辞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倅范叔》楔子:“须贾平日拙口钝辞,犹恐应对有误,家中有一辫士,名日范雎,得与此人同行,凡事计议,万无一失。”

与世长辞

成语拼音

yǔ shì cháng cí

成语解释

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

谊不敢辞

成语拼音

yì bù gǎn cí

成语解释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成语出处

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

以文害辞

成语拼音

yǐ wén hài cí

成语解释

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成语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瘠义肥辞

成语拼音

jí yì féi cí

成语解释

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

成语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捶子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

郑重其辞

成语拼音

zhèng zhòng qí cí

成语解释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说道:‘年兄!你今日束修来见我,其实惭愧。’”

一面之辞

成语拼音

yī miàn zhī cí

成语解释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版面的看法。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