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字是礼的成语

更新时间:2020-06-03 16:03

分庭抗礼

成语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成语解释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 分庭抗礼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知书识礼

成语拼音

zhī shū shí lǐ

成语解释

有文化,懂礼貌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俭不中礼

成语拼音

jiǎn bù zhòng lǐ

成语解释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成语出处

《诗经·唐风·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三茶六礼

成语拼音

sān chá liù lǐ

成语解释

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成语出处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知文达礼

成语拼音

zhī wén dá lǐ

成语解释

达:懂得。有才学,懂礼仪

成语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你既这等知文达礼,晓得敬重我……便饶你性命。”

倨傲无礼

成语拼音

jù ào wú lǐ

成语解释

倨傲:傲慢。指人高傲自大,对人没有礼貌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且说唐玄宗因内监冯神威奏言安禄山不迎接诏书,倨傲无礼,心中甚怒。”

慢条丝礼

成语拼音

màn tiáo sī lǐ

成语解释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同“慢条斯理”。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1回:“你问他,我去时还在厨房里雌着,等他慢条丝礼儿才和面儿。”

朝参暮礼

成语拼音

zhāo cān mù lǐ

成语解释

参:参拜;礼:表敬意。早晚参拜。形容态度虔诚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女姑姑》楔子:“贫僧远离贪嗔痴恶,朝参暮礼,上报四重恩,下资三涂苦,唯愿大众檀那早登彼岸。”

傲慢少礼

成语拼音

ào màn shǎo lǐ

成语解释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